青岛西海岸新区再添一处高端人才住房项目 紧邻地铁13号线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析研判 防范风险 我市召开2021年度灾情会商会议
本网讯 10月29日下午,市减灾办组织召开全市2021年度灾情会商会议,通报今年灾情和灾害应对处置情况,部署下一阶段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提高防灾抗灾救灾综合能力。今年以来,我市各地先后遭遇了“4·30”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大风、强降雨、冰雹、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市减灾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在重要时间节点和重要时段加强灾害风险会商预判,超前研究落实灾害应对措施,不断提高灾害防御和应对能力。根据市气象部门预测,预计11月我市气温接近常年同期,但需关注阶段性强冷空气过程可能造成较强降温或阶段性低温对生产生活和秋收秋种的不利影响。会上,各有关涉灾部门交流了本系统本行业年度灾情指标数据以及相关救灾工作经验,并围绕各自职能提出今后在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的应对举措。会议要求,相关部门要扎实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夯实防灾减灾工作基础;健全灾情会商和科学评估机制,全面提高灾情管理水平;加强监测预警和会商研判,通过多渠道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和防灾避灾提示,全面落实各项防范措施。(记者俞慧娟
又是龙眼丰收季
福清新闻网9月4日讯(记者陈文静)处暑过后,记者来到渔溪镇双墩村和建新村,这里到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无论你沿着哪条路走,映入眼帘的总是挂满果实的龙眼树,山上的果园里,不时有工人进进出出,身手敏捷的农妇一边挎着篮筐一边拿着剪刀,连枝带叶剪下一串一串龙眼,而力壮的农户们则将采下的满筐的龙眼,挑到山下去。 每年八九月份,都是种植户郑瑞平和家人们最忙碌的时节,今天要采收将近一万斤的龙眼,一家人早早就忙活开了,与雇来的20多名工人在山上采摘。 据介绍,目前,市面上的渔溪龙眼主要有“大鼻龙”、友谊“106”、“九月乌”、“立冬本”等品种。其中,“大鼻龙”是渔溪龙眼的主流及支柱品种,约占渔溪镇龙眼总量的一半。作为早熟品种,“大鼻龙”的上市时间一般集中在8月底至9月中旬,单株长得好的可产一两百斤,而今年更是高产。郑瑞平告诉记者,目前龙眼批发价在每斤5元左右,除去成本、管理等费用,自己家今年有十几万元的收入。 与其他种植户不同,许美珠家的龙眼从不走批发,往往一到成熟季,果子就被人早早预定,而这主要得益于她家特殊的龙眼品种。三十年前,许美珠和丈夫将莆田一带的良种带回村里,与本地品种进行嫁接,逐渐繁衍出一代绝佳果实,再加上不打农药,施有机肥,水果品质自然就更出众了。 渔溪镇双墩村和建新村,是种植龙眼最多的两个村庄,种植面积接近3000亩,由于龙眼个大饱满、汁水充盈、甜而不腻,这两个村出产的龙眼在市场上一直销路不错,也吸引了不少群众和商家前去采摘、收购。 郑先生是一都本地的采购大户,8月底开始收购龙眼。他介绍说,今年仅在双墩村,他就收购了6车,一车25000斤。今年他的收购总量可达30万斤左右。往年,他将收购来的龙眼主要发往福州水果批发市场,但由于今年龙眼丰产,市场供应量充足,销售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于是,他转变思路,拓宽销售渠道,把部分龙眼远卖到了香港。还有收购商另辟蹊径,依托淘宝、微信等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既节省了成本,也让更多人尝到了福清渔溪龙眼。“这里的龙眼算是全国最好的,寄到全国各地去,人人都说,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龙眼。”说起渔溪龙眼,大家无不流露出自豪感。 据悉,由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渔溪龙眼的收获期已由以往的一个月延长至两个月。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在传统的非龙眼时令,甚至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品尝到龙眼,渔溪镇果农对龙眼树进行了品种改良,把过去传统的一季挂果,改造为早、中、晚三个季节。
上海金属价格指数(SHMETX)2021.10.29
上海金属价格指数(SHMETX)2021.10.29◇ 最新指数:30019.06 涨跌:680.92 涨跌幅:2.32%品种基准均价:铜71575铝20190铅155500#锌23560锡277500镍145950铜对当月期货卖盘:升水365 上海金属网(SHMET)基本金属上周均价: Cu74705Al23338Pb156250#Zn262021#Zn26132Sn291500Ni152630上海金属网(SHMET)基本金属上月均价: 铜69666铝22380铅146450#锌227891#锌22719锡262963 镍147596 ◇ 取样参数:2020国内生产量 (由国家统计局提供) 铜1002.5万吨铝3708.0万吨铅644.3万吨锌642.5万吨镍26.9万吨锡20.3万吨 本金属价格指数由上海金属网www.shmet.com专业提供。 最终解释权归国金金属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金属网SHMET),欢迎转载,但请注明来源。
旧衣
您的浏览不支持此视频,请升级浏览器。 我的整个童年时期,所穿的衣服全是旧衣。这些旧衣服,来路复杂,有来自家境略好一点的亲戚家里的,有邻居家孩子不要的,主要来源还是正在长个子的哥哥姐姐穿不下了的。那时候,乡下的孩子们,基本都是弟弟妹妹拣哥哥姐姐的旧衣穿。我母亲就能用一把剪刀一根针,将哥哥姐姐们穿得太破而无法再补的旧衣服,两件变成一件,又能穿在我身上。那些旧衣,根本不分男式女式,哥哥的衣服妹妹接着穿,姐姐的衣服,弟弟当然也得接着穿。但弟弟们真的不想拣姐姐的旧衣穿。如若不穿,那就得光膀子了,二选一吧。记得班上有个坐在我前排的男孩,有天穿了件姐姐的旧衣——那是一件黑底起白色小菊花的旧衣,衣襟太长,拖在他的膝盖下。一个光头小男孩,穿了这么件又长又大的旧花衣,样子很是滑稽。大家笑话他,他就躲在教室大门后面,拿了瓶墨汁,自作主张地把衣服上的白色小菊花,染成了墨菊。那时候,感觉村子里男女老少浑身上下都是灰不溜秋的,衣服基本不见特别的式样与颜色。那种人人都灰溜溜的感觉,与灰蒙蒙的冬天里的田野村庄,很是契合。村里人家,家家都有一只手摇式织纱机。家庭主妇们白天干完生产队的活,晚上就在一盏有效照亮范围约三平方米的油灯下纺棉纱。我常常会在睡醒一觉后,还能看到我母亲坐在微弱的灯光中纺纱。家庭主妇们纺的棉、麻纱,大量用于制作床上用品,少量用来做了衣服穿。我上小学一年级去报名那一天,倒是穿了一件新衣——是制作床上用品剩下的边角废料拼凑而成的。那是一件深棕色的上衣。那天早上,因为要去读书了,我居然起了个大早。母亲用愉快的声音叫我过去试穿新衣。在此之前,我从没穿过新衣,穿的全是各方结缘的旧衣。听到“新衣”两个字,如同听到两颗晶莹剔透的露珠跳动。新衣穿上身,长短大小刚刚好,只有前襟是敞开的——没钱买扣子,这新衣干脆连扣眼都没挖。母亲用温暖的目光端详着我,仍然用愉快的声音说,等会儿我还得给你缝上两条带子。原来,没挖扣眼,是要在衣襟两边各缝上一条布带,扎上就代替扣子了。但是,那天早上,母亲能将那件新衣弄成就很不容易了,接着她忘记在我的新衣上缝布条,而是忙别的更要紧的事情去了。于是,刚上小学的那一天——我人生中的一个大日子,我就穿着没扣子也没布带子的新衣,双手小心地捂着前襟去了学校。那一整天,我就用手捂着前襟,觉得自己浑身都散发着棉花与染料的崭新而浓郁的气息。我就裹着这种新鲜而温暖的气息走来走去,觉得自己被一种幸福感笼罩着。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衣服的颜色是深棕色,而非桃红色。我的邻坐女孩那天穿着一身桃红色。穿着桃红色衣服的女孩坐在我旁边,像一朵盛开的桃花,鲜艳夺目,让我穿新衣的幸福感大打折扣。衣服的重要性,在冬天显得尤其重要。而在缺少衣服的年代,偏偏冬天显得格外寒冷。整个冬天,我家房子外面屋檐下的那只大水缸,每天早上都结着一层薄冰。寒冷让我们将自己所有的衣服全都穿在身上,也不分什么夏衣冬衣、厚的薄的,只要是衣服,全往身上披挂。但还是很冷。究其原因,可能是低劣的织物并不保暖,而肚子里又没有能让身体发热的食物。村里有一个城里来的下放知青,是个长相斯文的男青年,冬天的时候,他身上总是穿着一件有点小脏的旧军棉衣,腰间扎着一根草绳。他喜欢一声不吭地蹲在我家灶台下烤火。这个人一蹲到我家灶台下,常常搞得我们家里人都很紧张。他既不抬头看人,也不与人搭讪,就那么低着头,蹲在那里。过一会儿,听到队长吹哨子叫出工时,他就一声不吭地走了。我悄悄地往他的军棉袄上瞄过,是有扣子的,而且也都扣上了,为什么还要在腰间扎那么一条草绳呢?我姐姐说,你小孩子懂什么?这叫“流行”!相当于现在的“时髦”。我姐还感叹说,唉,我若有件这种旧旧的军棉袄就好了,就也要在腰间扎一根草绳!后来长大一点后,我才知道,在旧军棉袄外扎根草绳,是那时候下放知青的标志性着装。在我六岁那天的夏天,我们遭际了特大洪灾。田地冲毁,房屋倒塌,大家本来就极为有限的生活资具,被洪水彻底洗空。人们真正领会了“一贫如洗”这个词的意义。洪灾过后,穿的衣服就剩下身上那件了。幸亏正值夏天,很多男人与小孩子,真的是光着膀子晃来晃去,害得有些脸皮薄的女人与光膀子男人相遇时,目光没地方安放。身上的衣服已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却没有换洗的衣服。我姐想了个主意,天黑的时候,将身上的衣服脱下来,将床单披在身上,然后三搡两搓就把身上的衣服给洗干净了。第二天早上,衣服还没有晾干又穿在了身上。虽然还很湿润,总比有难闻的气味强。好在没过多久,我家收到了很大一包邮寄来的衣服。是我那个远嫁外省城里的小姨寄来的。小姨家的几个孩子与我家兄弟姐妹年龄相仿,我们正好拣他们的旧衣服穿。那天,母亲有意将凳子搬到屋外台阶上,将那个大包裹打开,高声叫我们姐妹过去挑选衣服。果然有邻居走过来看,说,这么多衣服啊,都是蛮好的啊!母亲笑吟吟地对邻居说,是孩子们的小姨从城里寄来的!她对邻居抖动其中一件深蓝色的上衣说,你看,这种衣服就叫尼子衣哩,冬天当得一件小袄!邻居满脸羡慕之色,却撇撇嘴说,可惜是旧的!我妈仍笑吟吟地说,这种尼子衣,旧的都比我们的新衣强啊!我们姐妹围在一起,像面对一只百宝箱,感觉自己真是太富有了!我们兴奋地在一大堆旧衣物中翻来翻去,挑选着自己中意的衣服。那件深蓝色的尼子上衣归了我。我将那件尼子衣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我的枕头边,然后就天天盼着天气变冷,可以快点将这件衣服穿上身。那件深蓝色的旧尼子衣,是我童年时期最喜爱的一件上衣。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我就一直是学校文艺宣传队里跳舞的。过那么一段时间,老师就会带我们去各个修水库、渠道的工地,为大人们搞表演。有一次,我们的表演服要求是一件白色上衣。表演的服装都得自己想办法的,老师只负责下通知。然而,我家根本不可能去为我做一件专门跳舞穿的白色上衣,既没那种经济能力,也没那种想法。那天,到了水库工地,节目在一个一个往下进行,下一个节目就是我需要上台表演的舞蹈了,我的白衣仍然没有着落。我硬着头皮告诉带队的老师,说我还没找到白衣。那天,我身上穿的是一件黑衣。漂亮的女老师满脸的不耐烦,用眼角的余光扫了我一眼,将头掉向另一边。那一刻,我就是一只在热油锅里挣扎的小虾米,整个心身承受着垂死的煎熬:白衣啊白衣,那雪花一样的白,月光一样的白,栀子花一样的白的白衣啊,为什么我不能拥有?!忽然有人轻轻拉了拉我的衣角,是别的班上的一个女孩,她与我同在下一个节目里跳舞。这是个长相极文静的女孩,在学校也算是个出名人物。她的出名是因为她说话带有浓重的外地口音,在一片哇啦哇啦本地土话的同学中间显得很特别。据说她老家是上海大城市里的,是随父母下放到我们这里来的。这会儿,她微笑着轻声说,我还有一件衣,不是全白的,你就换上吧,总比你身上这件黑的好些。真是菩萨显灵啊,我居然临死得救!这是一件白底起灰色小条纹的上衣,远远一看,还算得是白衣。这件白花衣是同学刚从她身上换下来的。其实,她身上穿着准备上台跳舞的上衣,也不是全白,与准备让我换的这件差不多,同样是白底起一点点灰色暗花,只是比刚换下的这件干净。她边帮我换衣,边轻声说,没关系的,不是全白,也是白花衣,从台下看上去,与别人的白衣差不多。她看上去那么聪慧,那么文静,总是那么轻言浅笑,就像一朵静静开放的栀子花。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她居然将那件借给我跳舞的白花衣,白送给了我!她说,我妈讲了,我这种衣服有两件,你没有,就送给你,怕下次跳舞又要哩!几十年后的今天我还在想:这样的女孩,家里会有怎样温暖贴心的父母呢?她的一生肯定都是吉祥如意的吧…… [责任编辑:张家界新闻网]
短期来看 共享换电普及效率有限,听红姐这样分析
和纯电动汽车其他补能方式相比,换电模式的优势不少。第一,可以降低购车成本压力,消费者用于支付电池成本和用电成本的费用,转变为了分时租赁电池的费用。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纯电动汽车,其电池组成本基本占据整车售价的10~40%之间。由于换电模式打破了“充电”模式在时间上的束缚,即换即走给消费者可以带来如“加油”般的便捷性。在换电站统一规格的管理标准下,换电站内电池包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第四,错峰为电池包充电则可以降低充电成本。第五,换电站也可以催生一系列新的服务生态。站在纯电动车加速推广普及的发展节奏上来看,换电模式的优势,的确可以克服直充在速度和效率上的不足。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实际推广过程中,换电优势的落地却没有想象的顺利。由于各大车企的电池规格和标准不统一,换电站站点覆盖面积小,极易发生排队换电,以及换电的电量不充足的情况。而共享换电的目标,虽然是致力于推进电池规格和标准的统一,并进一步扩大换电站的覆盖率,但是从实际情况来说,这样的目标却有着诸多阻碍。众所周知,现如今纯电动汽车市场各车型最为重要的卖点,就包括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在电池研发方面,已经有不少车企投入了上亿元资金,积累了独家的专利技术。对于这些车企而言,在智能电动汽车上,除了软件将成为一大潜在的利润来源之外,电池技术也将会为其带来差异化的领先优势,进而利好车型的销售。另外,在充电技术上,也有不少车企在不断积累自身特色。前段时间,广汽埃安就正式对外发布了“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的超倍速电池技术和全球充电功率最高的A480超充桩。因此,如果要众多车企协同投入到共享换电的模式当中,无异等同于要求其牺牲掉一些企业领先优势。所以,从这个维度来看,需要整合多方资源,统一标准和规格的共享换电模式,仍然面临着多方障碍。更何况,现如今投资建设密集的换电站站点,也需要一笔不菲的投入,而这个时候,第三方机构将由谁来充当,其利益该如何分配,仍然有着不小的实施挑战难度。虽然目前像蔚来、吉利以及北汽新能源等主机厂已经在积极发力换电模式了,但是短期来看,共享换电的普及效率仍然有限,而在各大主机厂不断克服充电桩之殇后,相信换电模式致力于充电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高的目标,或也将快速被不断成熟的充电技术和电池技术突破。